吾师性情耿直,最恨肖小,但其性又天然无琢,常露出童心无忌之微笑
吾师学术讲座全校室空
其时,吾师携夫人走进礼堂,全座掌声不绝,由是可窥吾师性格直爽风流一面
老木其实并不木,精着呢
他原先即喜爱古玩,下岗之后轻车熟路收藏古董,赚了一笔,现到上海开了一家古董店
店不大,七、八平方,但据说是已被上海市定为窗口店,有点名气
老木痴迷古玩,全国各地跑遍收购心仪的东西
买到一件心爱之物,往往自己先独自欣赏把玩,心情特好
在火车上,有时就躲到厕所里,从怀中掏出玉件,细细揣靡;在家里,有时会半夜起床,打开台灯,拿过古瓷,一边琢磨一边感叹,古人怎么如此聪明,能做出这么细致的艺术品?
林中的小路,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转折
虽然月光仍然一如继往地从同一个方向飘逸而来,可是,因为我的身体产生了方向的改变,所以感觉上便以为是月亮的位置,也随之发生了改变,这一点,可以从先前还在我的身后,此刻却已悄然出现在我右侧的影子的位移中看出
既然影子只是一种表象,它的性质,也只有依赖于背景才有全部表现的可能,因此可以肯定,背景不是个性,因为我不能,也无法给予背景以任何指示性的内容,这就如同只有身体才能够给予影子指示性的内容一样
然而,在我周围的许多人,却喜欢,也习惯于将背景看着是自己能够给予指示的,甚至自己就是别人的背景,譬如当某人经过自己的努力,在某项领域中崭露头角,或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时,便会认为他的一切,都是在自己为之提供的背景里才获得的,于是,要求别人感恩自己的那条狐狸尾巴,就象身后月光下的影子一样,时隐时现,不断摇晃
如果个性与背景的位置产生了置换,概念就成了虚无——如同滑进狮子居住的洞穴
面对这个我无法体验的虚无,曾经一度舔食过我经历中一切有声有色的喜悦和悲哀的虚无,险些就使我找不到返回个性的道路了
这是一座八角砖塔,高38米,共七层,塔身四面设有拱门矮栏
塔内有设有螺旋蹬道,可登塔顶,每层开4门8窗,可供游人凭窗远眺
塔始建于隋天皇年间(581-600年),相传是幼年生长于佛寺的隋文帝杨坚,埋藏舍利子之处
我们已经不知那进供舍利子的西域使者模样,他该是深鼻高目,衣着古怪,跪拜时带动浓烈的膻腥气息
他掩藏于卷曲的黄色髯发间的表情看上去有些诡异,他操着生硬的汉语说,我将珍贵的舍利子献给伟大的陛下,这是佛家至宝,见舍利子如逢明君,将它埋到山上,则山色生辉;藏在塔下,则塔放光
我请求陛下给我赏赐,我想要大隋帝国的皇帝赐我美女
我们不知道隋文帝说了些什么,这无关紧要,反正皇帝是一种看上去漠然木然的人,他的话总是无关痛痒,他的威严掩藏在他没有表情的脸上,掩藏在他平和如新闻联播里播音员说话般的声音里
皇帝收下了舍利子,令人建起这座高塔收藏
读师范上地舆课,黄序循教授讲起过福田有个“古城”遗迹,将萍乡的汗青远溯至商周期间,并报告咱们遗迹就在咱们书院农场邻近的河对岸,要咱们“搞处事”的功夫不妨去看看
牢记我在处事间歇曾向邻近村民刺探过,他说河对岸的小山何处即是,手指头处,对岸是一片邑邑葱葱
这也算我与萍乡“北路”古文雅最早的一次擦肩吧


